(2019年1月17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晓东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交的《关于河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基础上,结合代表审议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8年省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计划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三件大事”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6项指标,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项外,其余35项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6%左右,达到计划目标;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稳定脱贫人口等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总的看,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特别是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去产能调结构治污染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新旧动能转换不快;有效投资后劲不足,产业水平依然偏低;营商环境尚需改善,改革开放亟待深化;防范风险、脱贫攻坚、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民生保障还有较多短板。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计划报告和2019年计划草案,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要求,坚持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了新发展理念,突出了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计划目标和各项工作安排综合考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各方面支撑条件,兼顾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契合,符合实际,积极稳妥。建议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省人民政府提交的《关于河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河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着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竞进。紧紧围绕“六稳”要求,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增加优质商品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聚焦关键领域,加强项目谋划,精准招商引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创新资源和先进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精准性、组合型政策供给,加强社会预期引导,增强民间资本信心。
二、积极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充分利用“三件大事”带来的强劲动力和巨大优势,高标准引领、高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进港产城融合,加快沿海高端高新产业带崛起。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创新引领,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特色化产业化绿色化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三、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总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和标准化战略,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多主体多要素多领域协同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市场垄断,着力破解融资用地用能物流等要素保障难题,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
四、加快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深化投融资、科技创新、国资国企、开发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双创双服”活动,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扩大外资外贸,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和区域资源配置。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加快形成技术、标准、品牌、服务新优势,拓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扎实做好致贫返贫风险防范。聚焦民生短板,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